水经涔水注考略

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tsyl_bjzkbdfyy/av0fga6/
○涔水△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,北至安阳县,南入于沔。涔水即鬵水也。东北流,迳城固南城北。城在山上,或言韩信始立,或言张良创筑,未知定所制矣。义熙九年,索邈为梁州刺史,自城固治此,故谓之南城。城周七里,衿涧带谷,绝壁百寻。北谷口造城东门,傍山寻涧,五里有馀,磐道登陟,方得城治。城北水旧有桁,北渡涔水。水北有赵军城,城北又有桁,渡沔取北城,城即大城固县治也。鬵水右岸有悦归馆,涔水历其北,北至安阳左入沔,为三水口也。汉中南郑县,战国秦置,为汉中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楚汉之际,“立沛公为汉王,王巴、蜀、汉中,都南郑”。即此。据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《耆旧传》云,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。桓公死于犬戎,其民南奔,故以南郑为称。”西魏废帝三年()改名光义县。隋开皇三年()复名南郑县,为梁州治。大业初为汉中郡治。[1]旱山,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诗经大雅旱麓》“瞻彼旱麓”。毛传:“旱,山名。”《汉书地理志》汉中郡南郑县:“旱山,池水所出,东北入海。”《水经沔水注》:“汉水右合池水,水出旱山”,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南郑县:旱山“傍有石牛十二头,一云五头。盖秦惠王所造以绐蜀者”。[2]涔水(鬵水),陈桥驿先生认为:涔水在卷二十七《沔水》中已见于《经》文:“(沔水)又东过成因县南,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,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。”在这条《经》文之下,《注》文长达一千五百多字。但对于涔水,郦道元除“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”一句外,没有其他任何解释。现在《涔水》在此卷单独立题设篇,《经》文仍说:“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早山,北至安阳县,南入于沔。”郦道元对此水的《注》文稍多,如“涔水即黄水也”“(成固)城北旧有桁,北渡涔水”“黄水右岸有悦归馆,涔水历其北”“涔水北至安阳,左入沔,为涔水口也”。按魏晋的安阳县在今陕西省石泉县南,在这一带找不到可以和涔水或黄水相当的河流。郦道元在《沔水》和《涔水》此篇中,只字不提《水经》两度指出的涔水发源地旱山。熊会贞在《水经注疏》的《沔水》篇中作了一条按语:“郦氏置早山不论,隐有不从《经》文之意,正其矜慎处。”现在的地图上,在西乡、石泉两县间,汉江的较大支流有牧马河和泾洋河,是否是《水经》涔水,无法论证。[3]涔水即鬵水也。注疏本杨守敬认为“诸地志书,涔水无黄水之殊目,黄水当鬵水之误”,(备注:守敬按:诸地志书,涔水无黄水之殊目,黄水当鬵水之误,即《汉志》安阳之鬵水也。涔、鬵通,鬵与黄形近,故致讹。[4])向隆中在《城固县南北二城考释》一文中认为:《汉书·地理志》汉中郡安阳条下班固注:“鬵谷水出西南入汉;左谷水出北,南入汉”;《补注》王先谦曰:“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”。《水经注》载:“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”“《一统志》曰:“涔水在今城固县南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汉中郡安阳县下班固所说的鬵(潜)谷水,即《水经》及《注》之涔(cen)水(鬵、涔古音同。)《华阳国志校注》的作者刘琳认为古安阳即后来之安康,亦即今石泉县的考证推据论证是合理的,应将《汉书·地理志》安阳条下注移于成固县下[5]。同时向氏还进一步推论:按上述资料印证,涔水当为今城固县三合乡之“堰沟河”,发源于城固县汪坝乡(米仓山,古为南郑辖地)。北流经县境天明寺、盐井坝至城固县城南(即汉成固县西南)入汉水。左谷水即今湑水河,从北来,至城固东六里许(汉成固故城东)入汉水[6]。城固南城与北城(大城固县治),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》等认为城固南城在今陕西城固县东汉水南。[7]向隆中在《城固县南北二城考释》一文中认为汉代城固之北城应为今城固县东的“汉王城[8]”;南城即今城固县三合乡余观村之“观山梁”[9]。爬梳相关文普资料,颇疑城固南城与城固县三合乡秦家坝汉城遗址有关。(备注:秦家坝城址位于城固县三合乡秦家坝村东南米,系汉代遗存,年调查位于霸王寨山头上,四周为峭壁。城址依山势而建,平面呈葫芦形,面积约平方米,分内、外两城。城墙夯筑。内城墙高4.3米,外城墙高5.2米.两墙间距4.2米。城址内外散布汉代绳纹板瓦、砖等,并暴露有汉墓。该城俗称“霸王寨”,传说汉王刘邦曾在此练兵。(参见《西北史地》年第1期[10])页桁,此处注文之“桁”意应为浮桥。通“航”。如《水经注谷水》:“对阊阖门南,直洛水浮桁。”《世说新语捷悟》:“王敦引军垂全大桁,……帝令断大桁。”(备注:谷水注中的大桁指朱雀桥)[11]。悦归馆,熊会贞认为悦归馆约在今城固县南。但具体不详。(会贞按:馆当在今城固县南。[12])安阳县,西晋太康元年()改安阳县置安康县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。南朝宋为安康郡治。[13]沔水,即今汉水。《尚书·禹贡》梁州:“浮于潜,逾于沔。”据《水经注》: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,一名沮水者为沔水;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。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。[14]综合考量,本文从杨守敬及向隆中等所论“涔水即鬵水(非黄水)也”。但对于向隆中将涔水判定为今城固县三合乡之“堰沟河”的观点,则姑且存疑。因为按注文“城北水旧有桁,北渡涔水”等描述,显然古涔水紧邻城固南城,且位于城北。而按相关考古资料显示的成固南城(秦家坝村东南米处)位置推析,则很可能今秦家坝村便是占据了古涔水当年的河道。按此结合百度地形图等综合校验,三水口的位置亦大约位于今秦家坝村东北一带(靠近左谷水即今湑水河入汉水处),而附近的三合镇亦很可能与古三水口有渊源。备注:尊重原创版权,如需转载或引用,请您注明出处。[1]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·下8画以上[2]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·上1-7画[3]陈桥驿著,水经注研究四集,杭州出版社,.04,第---页[4]《水经注疏》,第页。[5]“今观《汉志》安阳、成固二县紧接,而成固县下班固无注。当是安阳县下之注文原在成固县下,后世传抄误耳。”(刘琳《华阳国志校注》卷二“汉中志”一三一页)摘自向隆中:《城固县南北二城考释》,《汉中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)》,年01期,页29-30.[6]向隆中:《城固县南北二城考释》,《汉中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)》,年01期,页29-30.[7]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·下8画以上[8]国家文物局:《陕西省文物地图集》(下),西安地图出版社,年12月,第页。[9]向隆中:《城固县南北二城考释》,《汉中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)》,年01期,页29-30.[10]家文物局:《陕西省文物地图集》(下),西安地图出版社,年12月,第页。[11]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[12]《水经注疏》,第页。[13]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·上1-7画[14]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·上1-7画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180woai.com/afhgx/7793.html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10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