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决定
授予陇南市、康县、两当县
“省级森林城市”称号
陇南市和康县、两当县在森林网络、森林健康、生态福利、生态文化、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各项指标均达到了《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小镇评定指标》的创建要求,根据《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小镇创建和评定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经自查申报、现场核查、专家评审、局务会审议和公开公示等程序,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决定授予陇南市和康县和两当县“省级森林城市”称号。
希望获得称号的市、县,认真总结经验,建立长效机制,坚持组织领导不放松,建设力度不减弱,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,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,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,着力改善人居环境,在巩固提升现有创建成果的同时,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,使创森的成效越来越好、牌子越擦越亮,示范引领全省森林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,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、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。
陇南市
创建森林城市,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品位,是城乡一体化生态系统的新标杆。
年,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作出了“创建省级森林城市,打造绿色生态陇南”的决定,拉开了生态立市、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创建过程中,我市秉承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的理念,坚持城市、森林、园林“三者融合”,城区、近郊、远郊“三位一体”,林网、路网、水网“三网合一”,生态林、产业林和景观林“三林共建”,重点实施城乡森林生态、林果产业、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四大体系建设,努力实现资源增长、生态优良、产业发达、文化丰富、林农增收、山清水秀的发展目标,着力打造一个城区绿美相融,城郊森林环抱,城外绿海田园的生态体系。
三年来,全市举办科普活动95场次,完成义务植树株,尽责率达到91%以上;完成人工造林万亩,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5个、省级森林小镇8个,生态文明新农村个,省级美丽乡村个;促进林果产业转型升级,每年完成经济林综合管理万亩以上,新发展经济林20万亩以上,同时成功举办了“秀美陇南可爱精灵”鸟类主题摄影展,“保护国宝大熊猫、共筑生命共同体”为主题的“大熊猫国家公园”暨“爱鸟周”宣传活动,增强了公众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”的良好意识和共同构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。
康县
康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。自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以来,康县积极践行“两山理论”,大力开展城区绿化、城郊生态服务工程、城乡面山绿色屏障建设等工作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兼容。
在创建过程中,康县立足区域特色,挖掘各方资源禀赋,在县城东西出口、城区水岸等10处城区断点空白地块实施绿化美化工程,面积共计㎡;全县共完成经济林建设h㎡,完成中幼林抚育h㎡;全县共建设美丽乡村个、省级森林小镇2个、国家森林乡村7个、森林人家户;在三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沿线新增完成道路绿化㎞、绿化面积10.3h㎡;完成古树名木普查,全县普查登记古树名木株和8个植物群落,并对部分存活状态不佳的古树名木进行了紧急救治;聘用名天保护林员、3名生态护林员,新修防火巡护道路12km。
随着城区森林功能大步提升,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已经成为康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,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不断发力。
两当县
两当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,生态地位十分重要。自森林城市创建以来,两当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,结合打造“绿色两当、红色福地”建设理念,紧扣创森管理办法和评定指标要求,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。
在创建过程中,两当县立足区域特色,挖掘各方资源禀赋,积极做好迎宾大道、城市双修以及乡村绿化美化,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绿色通道、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,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。数据显示,年-年累计完成荒山造林共计亩,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;建成提质增效示范点2个,全县共完成亩以上花椒示范园建设7处、栽植花椒亩;打造核桃高接换优示范点7处,核桃综合管护示范点3处;聘用61名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、名生态护林员。
随着森林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,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的生态理念深植人心,城乡绿量持续增加,绿色城市和森林城市更加融合
来源:陇南发布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请告知陇南视线,我们编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